第22章 庆刚来了

  在那个时代,人们思想上的迷茫,也可以说是混乱,渐渐的出现在一些原本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一日,因救不慎跌入化粪池的六十九岁老农魏志德,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大学三年级学员张华年轻的生命打上了句号,年仅二十四岁。张华牺牲之后,他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他的事迹也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广泛报道,而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也在全国大学生和整个社会中展开。

  一九八二年八月五日,《光明日报》在国内首次石破天惊的报道张华烈士的事迹,头版二条用三行题发表了一条消息,引题是:《老农掏粪落池军民争相抢救》,主题是:《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光荣献身》,副题是:《学校授予他革命烈士、优秀党员称号,并追记一等功》。消息后配有题为《社会主义文明的赞歌》的编后语。在此后的两个月中,张华占据着《光明日报》重要版面最显著的位置,对张华的报道几乎天天出现在一版,通讯、各地学习体会等等,在这些报道中,紧随张华名字的词汇是“共产主义”、“献身”、“必然性”、“历史造就”……

  就在张华被媒体戴上一个个闪光光环的同时,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并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巨大反响和争议。当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最先发出“不和谐音”的是南方一家地方报纸。这家报纸所刊文章提出一个问题:年轻大学生救年迈老农,这是金子换石头的“献身”,值不值?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培养一个大学生显然比培养一个农民需要耗费更多的国家资源,而且就社会价值而言,一个大学生一般来说能比一个老农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句话,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比老农社会价值高,一命换一命对于社会来说是亏本投资,所以张华救老农不值得提倡。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一九五六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百家争鸣”是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以及互相批评。“百花齐放”是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一百八十九家,肆仟叁佰贰拾四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

  

  黑白谜绘 | 网站地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